分享

人一生的挣扎,都蛮值得同情的


文/李忆 本刊记者 刘溜


1488525664644066837.png


图说:对于一个75 岁的著名作家来说,白先勇接受的采访有点多。各种媒体,大同小异的问题,他总是以微笑应对,有耐心说着不少重复的答案。这与他的性格不无关系:他敏感但敦厚,以回教血液,早年念天主教学校,年纪大了以后又皈依佛教,对人性有很多同情,往往少言恶陋。再加上,这几轮辗转多地宣传父亲的传记,也是一份独特的情感之旅。


但无论较之他小说的成就,还是从历史的严谨来说,这本传记的内容仍有可考证的空间。溢美夸饰虽不多,讳败诿过却不少,对蔡锷、蒋介石等人的缺点都甚少指摘,对白崇禧戎马生涯中的战友之功多有掠美,尤其是白崇禧几次关键性建议未被蒋介石采纳,构成本书浓墨重彩之处,但其后实则有着更复杂的力量在影响,而非简单的睿智或愚蠢。


白先勇说,大陆一方面割裂了对民国历史的认识,另一方面,部分人又将其浪漫化,这本书能够引领人去靠近真正的历史。作为一份饱含深情和诚恳的线索,他做到了,作为答案,则还不够。


白先勇长年习惯深夜写作,天亮方睡。采访这天,他也是中午才起,匆匆赶到宾馆餐厅用早餐。


奋力“早起”,这对75 岁的他来说是件颇为辛苦的事。此次大陆之行排开了他的众多身份——小说家、昆曲义工,他只是作为儿子来宣传耗时四年为父亲写的传记《白崇禧将军身影集》。


眼前的白先勇脸色红润,笑起来灿烂无比,又如此开心,刚刚还两手放在膝盖上端坐着,一会儿就手舞足蹈起来,一派天真的模样。问起他此行的感受,他近乎撒娇地抱怨出版社替他安排的活动太满,全面“主宰”了他的生活,以至于他连看书散步的时间都没有。聊及自己的各种遭遇及世事变迁时,他才流露出他的小说中常有的沧桑感和悲悯之情。

  

完整内容请见《Lens》杂志……